根據王志堂主任2008年5月健檢門診的資料顯示,在1000人的超音波中,顯示有脂肪肝者685人,其中男性480人,女性205人,年齡男性多在30-40歲,女性則是40-50歲。王志堂說明,由於台灣飲食文化盛行、酒席多、應酬頻繁,吃得好又喝得兇,再加上運動機會少,多數人患有營養過剩、肥胖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疾病,脂肪肝已經成為健檢最常見的診斷,發生率普遍提高,民眾不可不慎!

一位40歲女性,健檢發現GPT 80,沒有B肝、C肝帶原,平時無藥物使用習慣,也不喝酒,沒有任何明顯不適,BMI值為21,腹部超音波檢查,發現已有輕度脂肪肝。

書田診所肝膽胃腸科主任王志堂表示,一般成年民眾,約有15-40%有脂肪肝,上班族甚至高達43%;在西方國家的一般成年民眾中,有24-42%有脂肪肝,其中10-15%會轉變成脂肪浸潤性肝炎(NASH),進而可能會惡化成肝硬化、肝癌。

在已開發的國家中,脂肪肝的比例要比發展中國家多,且平均年齡趨年輕化。有50%的孩童有肥胖的困擾,其中3%有脂肪肝的問題。

苗條或瘦的人也有脂肪肝?肥胖者70%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(NAFLD);瘦者則是15%。國外解剖病例,苗條的人35%患有脂肪肝,甚至2.7%有脂肪浸潤性肝炎(NASH)。即使BMI值正常甚至偏低著,還是有可能會罹患脂肪肝的,或許與體脂肪分佈、營養狀況有關。另外,有許多民眾在減重時,會採用快速的減肥方式,在短時間內將體重減輕,雖然BMI值下降了,但是快速的減重多半會伴隨著營養不良,當熱量攝取不足時,體內的脂肪就會轉變成熱量,同時會釋放出脂肪酸堆積在肝臟,造成脂肪肝,適當的減重最好以每週不超過0.5公斤,循序漸進。

什麼是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?王志堂說明1.沒有酗酒史(酒量在男性每天少於20-40克,女性少於20克)。2.肝脂肪含量>5%(組織學)。3.有部分的患者會轉變成脂肪浸潤性肝炎(NASH),導致肝硬化,甚至肝癌。造成NASH的風險因子是年齡≧45歲,BMI≧30,SGOT/SGPT>1,以及第二型糖尿病。

另外,根據肝組織病理學變化,可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為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 - 不伴有肝組織炎症反應的單純性脂肪肝。
第二階段 - 伴有肝組織炎症或纖維化的脂肪性肝炎(NASH)。
第三階段 - 脂肪性肝硬化。

王志堂提到有六個族群是屬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高危險群:
1.肥胖症,特別是內臟脂肪過多(visceral fat)肥胖病人。
2.糖尿病,特別是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病人。
3.高血脂症,特別是有血液三酸甘油脂高者。
4.長期服用傷肝藥物者(如類固醇或接受化學治療等) 。
5.有肥胖、糖尿病和脂肪肝家族史者。
6.開刀或減重過快(減重最好每週不要超過0.5公斤) 。

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會有哪些症狀?王志堂說,約有8成以上的患者是毫無症狀的,大多數的人都是在做健檢時無意間發現。多半只是一些非特異的胃腸道症狀,例如會有上腹部不適、或有輕微疼痛、食慾不振、疲倦、腹脹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部分人會有肝腫大、肝功能異常的狀況。

王志堂指出,目前診斷脂肪肝主要是使用超音波,準確率相當高,除非有特殊問題才需要考慮組織切片,像是懷疑有合併肝炎或纖維化、硬化等。

治療方面,主要先找出造成脂肪肝的病因,從病因著手;並且控制飲食熱量,不吃或少吃動物性脂肪、甜食(包括含糖飲料),多吃青菜、水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質的瘦肉、魚、豆製品等,不吃零食,睡前不吃宵夜;增加運動量,養成運動的習慣,以每週5次,每次30分鐘以上為原則,切勿操之過急造成運動傷害,要以自己可以負荷的運動做起。脂肪肝就會減輕甚至消失,而肝發炎的現象也會有改善。至於藥物部分,除非有肝功能異常,以及發現肝臟有纖維化的現象時,才需要藥物治療,不過,目前這些藥物都只有短期的研究,尚無長期的療效報告。

最後,王志堂提醒,許多人以為脂肪肝是肥胖者的專利,其實隨著飲食結構、生活習慣的改變,瘦子也有,再加上患病時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,很容易被人忽略,大部分的患者病況穩定,對生活不會有影響,但部份會轉變成脂肪浸潤性肝炎,甚至肝硬化、肝癌,因此定期追蹤是相當重要的。另外,民眾在減重時也要注意,避免短時間的快速減重,易造成脂肪肝,在減重成功後,還是建議應做超音波檢查,確認肝臟是否也一起減重成功了。

本文作者【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 王志堂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oddr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